仙人湾社区:以诚信为基,绘就文明和谐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7-03|作者: 信用防城港
在防城港市港口区的老城区,仙人湾社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里常住人口众多,外来人口占比颇高,曾面临诸多棘手问题:北方“候鸟”老人多却家属陪伴少,老旧小区多而活动场地少,无物业小区多且管理人员少,社会治理难点多同时经费保障少。然而,如今的仙人湾社区已脱胎换骨,成为和谐融洽的宜居家园,诚信的气息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角落。
2025年春节前夕,中行宿舍8楼的谭福海拧开新水管,清澈的自来水欢快涌出。这个困扰300多户居民多年的“水上不去”难题,在社区诚信协调政府、水务公司、业主三方出资后,终于在除夕前圆满解决。这背后,是社区对居民承诺的坚守,是三方基于诚信的紧密合作。社区工作人员不辞辛劳,多次奔走协调,以诚信的态度赢得了各方的信任与支持,让居民的用水难题成为历史。
“去年社区网格员敲了21次门,连我们楼顶隔热层漏水都记在本子上。”谭福海的感慨,道出了社区网格员的诚信与负责。他们用脚步丈量社区,用真心倾听民声,将每一件民生小事都放在心上,承诺的事必定全力以赴去完成。几年来,社区经多方努力,协调多部门推动了7个老旧小区用水“一户一表”改造,以诚信的实际行动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
仙人湾社区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志愿者义务为老人理发,用诚信的服务传递温暖。在龙港五矿小区,防城港市首家“幸福邻里中心”成为了居民的幸福港湾。这里,老人们可以参加声乐、书法、舞蹈、手工等各种技能培训活动,享受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三年前,这里还是堆满杂物的“活动荒地”,如今在社区诚信的引领下,棋牌室、“四点半课堂”、民族工艺坊等一应俱全,织就了“15分钟幸福圈”,让居民的幸福生活“出门可及”。
“阳光大妈”队长陈明每天清晨都会挎着装有血压计的帆布包出门。自2018年这支由12名各族妇女组成的队伍成立以来,她们秉持诚信的信念,累计解决独居老人送餐、防溺水巡查等民生小事1300余件。67岁的禤叔背着工具箱随叫随到,万捷带着双语宣传单穿梭街巷,这些“红马甲”以诚信为纽带,将温暖传递到社区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的故事被居民编成防城采茶戏,在社区中广泛传颂。如今,社区1550名志愿者中,少数民族占比达32%,他们在“三月三”包五色糯米饭,除夕夜为“候鸟老人”送上暖心宴,让17个民族的1.3万居民共享“邻里食堂”的烟火气,共同践行着诚信与互助的美好诺言。
在仙人湾社区,每个网格员的手机里都存着“民生地图”:蓝色标记是待修的路灯,红色圆圈是需要加装的充电桩。社区创新的“敲门遍访行动”,以诚信的态度倾听居民需求,让14个居民小组的急难愁盼变成“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的闭环。杨超商住楼的电动车乱停放问题,在户主委员会成立后,居民自筹资金划设28个停车位,这是居民对社区诚信治理的积极响应;和德小区的“时间银行”里,照顾独居老人的积分可兑换爱心超市的生活用品,这家2018年由社区创办的防城港市首家社区爱心超市,通过“销售利润+积分兑换”双向循环,帮扶300多户困难家庭,以诚信的机制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
端午节前,社区广场飘着粽叶香,壮族阿婆教侗族姑娘包三角粽;重阳节当天,老年大学的书画班为每位80岁以上老人送上“福”字。社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24场“我们的节日”活动,以诚信的理念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龙港小区的“家风长廊”,200多户家庭的“传家宝”照片讲述着诚信、孝亲的故事,让诚信的价值观在家庭中代代相传。
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室的“四点半课堂”,不仅解决双职工子女托管难题,还孵化出12支青少年志愿服务队,最小的队员年仅9岁。这些青少年在诚信的氛围中成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诚信与奉献的精神,让文明之光薪火相传。
从解决“水上不去”的民生小事,到编织“15分钟文明圈”的系统工程,仙人湾社区以诚信为基石,将曾经的“四多四少”老城区,变成了活动场地多、志愿服务活动多、邻里交流交往多、人居环境和谐多,居民素质指数高、社会满意率高的“四多两高”新社区,并成功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如今的仙人湾社区,每年24场“我们的节日”活动从不间断,“幸福账单”里记着300多户困难家庭的笑脸,诚信的光芒在这里熠熠生辉,照亮了社区文明和谐的美好未来。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