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市以科技赋能渔业,现代渔业有“智”更有“质”

发布时间:2025-05-27|作者: 信用防城港

  在利用AI技术优化渔业环境的浪潮中,东兴市凭借科技力量,为渔业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对虾养殖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近日,记者走进东兴市红树林农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眼前展现的是一幅科技感十足的现代渔业图景:自动化无人生产车间内,南美白对虾在清澈的水中自由游弋,水处理系统、全自动投喂系统、实时水下监控系统等高科技设备一应俱全。这一切的背后,是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应用,让养殖过程实现了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

  东兴市红树林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侯宗元介绍,公司通过引入光电通讯技术、传感器等先进设备,实现了养殖车间的全面监控和实时数据调取。总控室利用物联网技术,集中监测水质、温度、溶氧量等关键参数,确保养殖环境无外源污染,从而大大提高了对虾的产量和质量。从传统土塘养殖的每立方水体产出10斤虾,到如今科技赋能下每立方水体产出20-30斤虾,这一显著提升不仅彰显了科技的力量,也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技术创新是东兴对虾产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东兴市红树林农业有限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广西大学等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共同研发了30多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多功能执行终端”的研发成功,实现了水、电、气、过滤系统的低成本远程控制,精准监测对虾的生长状态和病虫害特征。更令人瞩目的是,公司还将AI视觉系统与DeepSeek语言大模型引入养殖管理,实现了虾的数量统计、个体长度测量、环境数据分析等智能化操作,进一步提升了养殖效率和精准度。

  政策推动下东兴市政府积极搭建智能水产养殖云平台,整合水质监测、智能投喂、尾水监管和气象预警等功能,为渔业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同时,政府还大力推行“示范区+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订单渔业模式,促进了渔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目前,东兴市对虾养殖面积已达3.2万亩,年产量高达4.2万吨,惠及边民6万余人。

  东兴市红树林农业有限公司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不仅自身实现了高效发展,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流转万尾村360余亩土地,每年向村民支付租金80余万元,直接惠及近百户农民。此外,公司还助力东兴市打造了“怡祥”等20余个地方特色渔业品牌,其中多个品牌被认定为“广西著名商标”或入选广西“桂字号”农业品牌目录,进一步提升了东兴对虾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