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 广西金融改革开放加快前行

发布时间:2021-09-23|作者: 信用防城港

7月11日,装载着近万头新西兰优质种牛的大型货轮缓缓停靠进广西防城港码头,这是今年防城港口岸迎来的首批新西兰优质种牛,标志着广西雄特牧业有限公司在防城港进口种畜项目全面展开。从新西兰进口种牛,是农行广西分行以“进口信用证+保证金”形式,为广西雄特牧业有限公司办理的进口信用证业务1094万美元,从而保证了该公司首批近万头种牛进口业务顺利进行。

  而在与越南接壤的广西百色市靖西岳圩口岸,广西北部湾银行推出的“边民贷”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随着边境贸易方式转型升级,合作社等农村经营组织主导、边民加入参与已成为主流边民互市贸易模式。

  在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门户的背景下,广西银行业发挥自身金融服务优势,依托广西沿海、沿江、沿边区位优势,加大跨境金融资源配置和创新力度,以沿边金融业务为重点,利用金融开放门户机遇谋求发展。

  201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等13部委联合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广西建设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两年多来,伴随一系列金融领域改革创新,人民币跨境使用、跨境金融服务和区域金融发展等相关配套政策相继落地实施,广西金融改革开放迈开大步奋勇前行。

  面向东盟 广西金融改革开放加快前行

  “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推进工作步伐加快。”据广西地方金融监管负责人介绍,自治区领导亲自挂帅,实行领导小组制+指挥部制,统筹解决金融开放门户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各项工作的实施。针对金融开放门户、自贸区、陆海新通道、信息港、大湾区等多项国家政策叠加的背景,广西进一步完善金融开放门户实施的配套政策,出台配套文件40余份。

  这位负责人表示,在开展对外金融合作方面,广西根据国内外金融市场发展情况和金融机构布局情况,瞄准金融中后台、金融科技、金融智库等重点标的,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以及泰国曼谷、新加坡等地开展务实合作。

  据介绍,自获批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以来,广西着力建设保险综合创新示范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跨境金融创新示范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四大示范区”;着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离岸金融中心、区域性货币清算中心、跨境投融资中心、跨境金融中介服务中心“四大中心”;着力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后台服务基地、财富管理服务基地、金融信息服务基地、金融交流培训基地“四大基地”;努力健全中国―东盟大宗商品现货交易、黄金产业交易、区域股权投资、区域产权交易“四大市场”。

  面向未来 打造形成一批重大金融发展平台

  全区性的金融改革大潮,推动金融服务从过去的短板、掣肘,变为广西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广西在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上已实现改革集成效应。

  金融中后台服务基地初具规模。充分利用自身独特区位优势和开放合作平台优势,广西采取“先中后台、再前台”的思路,优先推进金融中后台建设,争做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的重要出发地和东盟国家金融业“引进来”的重要衔接区。2019年9月,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营运中心在南宁设立,成为中银香港区域化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日均业务量已超7万笔,扮演着“桂港合作超级联系人”重要角色。同期,中国太平东盟保险服务中心落户南宁,是首个落地的保险区域性总部,成为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海外业务主渠道之一,已为东盟国家等“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提供100余亿元的国际化风险保障。随后,平安集团跨境金融数字平台、阳光财险南宁电话销售中心、深圳证券交易所广西基地、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广西基地等一批机构相继落地。

  一系列跨境金融服务平台有效搭建。建设全国首个边境口岸互市贸易结算信息系统,实现结算信息与报关信息互联互通,每笔业务办理时间由原来的半小时缩短至1分钟。建成人民币对东盟国家货币银行间市场区域交易平台,已推出人民币对越南盾和柬埔寨瑞尔两个货币的直接挂牌交易,为全国挂牌币种最多、境外参与行最多、交易最活跃的区域货币交易市场。获批跨境区块链平台信保保单融资场景全国首批试点,截至6月16日,平台共为130家企业发放贷款1029笔,金额折合人民币47亿元。搭建广西首个面向东盟的跨境征信服务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可支持查询境外包括10个东盟国家在内的230多个国家的海外企业数据以及境内2.8万家外贸企业的深度报告。

  金融交流培训基地形成品牌。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已连续举办12届,分论坛体系不断增加,平台作用不断增强,推动“南宁渠道”已成为中国与东盟金融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成立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学院,已联合金融机构开展培训1.3万人次,“中国―东盟金融名家大讲堂”“金融开放与法律创新圆桌会”等学术品牌形成影响,打造聚焦面向东盟的金融人才培养高端学府、金融决策咨询高端智库、金融国际合作高端平台。联合新华社建设中国―东盟金融信息服务平台,为我国企业“走出去”、东盟企业“走进来”提供资讯、数据、行情、分析咨询等专业化信息服务。

  重装出发 金融开放门户收获多项创新成果

  据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负责人介绍,从客户提交汇款申请到款项汇出,一笔跨境资金划转业务仅用10分钟就办好了。这是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实施后,该区域银行办理人民币NRA账户离岸划转业务的速度,极大便利了境外企业人民币资金管理。而试点前,企业在银行办理这项业务需提交5份材料,办理时间约1小时。

  2020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批复广西开展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标志着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迈出关键一步。该负责人表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加强统筹协调国际合作,畅通双向投融资渠道,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能力,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有利于推动广西与东盟的经贸往来跳出“边”的局限,实现“海”的跨越,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提供重要抓手。

  广西聚焦金融开放门户的新定位和新要求,以推动人民币面向东盟跨区域使用为重点,着力深化金融体制机制改革。

  从制度创新出发,扩宽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渠道,提升人民币的可得性和使用便利性,构建起完整的人民币在岸、离岸循环圈,同时为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支撑。截至2021年6月末,试点地区共有9家银行的30家分支机构备案成为试点银行,5项试点业务全部落地,金额52.5亿元。

  广西地处沿边地区,跨境贸易活跃,边民跨境金融、结算业务需求旺盛。针对这一特点,自治区创新人民币对越南盾资金清算机制,构建互市贸易“银行+服务中心”结算模式,开展跨境现钞双向调入调出业务,有效促进了中越两国跨境贸易、跨境金融发展。

  作为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批复的重要的省级全域金融开放战略,金融开放门户赋予广西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用好用足政策,广西大力推行创建制,支持有条件的设区市自下而上开展金融改革创新,争创试点任务,有效撬动各地积极性,营造全区性的金融改革创新氛围。目前,南宁、柳州、桂林、贺州创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南宁、北海、防城港、崇左创建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桂林、梧州、百色开展直接融资改革创新试点,逐渐形成一批特色金融城市和金融改革示范区。

  为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广西积极发挥财政金融政策联动作用。从2021年起,采取新设金融机构奖励、金融创新奖励、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专项转贷、保费补贴、专项债券、政府投资基金、PPP项目融资等方式,全力打造一个财政投入高效益、金融支持有保障、经济发展高质量的良性互动体系。截至2021年8月末,中国―东盟金融城入驻金融机构(企业)256家,是2018年末的12倍。自治区与各金融机构总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40份,围绕重点融资、机构设立、支付结算、金融创新、人才交流等方面达成300个合作事项,执行率已达90%

  

文章搜索